國有德而興,人有德而立。在社會文明的賡續遞進中,人永遠是向好向善的第一因素,更是道德實踐的力量源泉。因此,只有從人民群眾中挖掘出身邊的好人,用他們的一言一行去感染更多的人參與到道德與文明建設的實踐中,社會的整體文明才會亭亭如蓋、花繁果碩。
有著“彭祖故國、劉邦故里、項羽故都”美譽的徐州市,目前以“好人文化”引領文明新風,已經成為該市的鮮明特質。截至目前,徐州好人園已有9批33座好人塑像入駐,先后有3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,4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,121人(組)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,17人當選“新時代江蘇好少年”……如今,這座古城的紅色文化和好人文化交相輝映,激發出城市蓬勃向上的力量。
“好人”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稱號,“好人”的標準如何界定?季羨林先生曾說過:“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就是好人?!焙喍灾?,就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,那些多想著旁人、多為旁人和社會服務的人,就是好人。曾經,不少人發出“好人難尋”的感慨,然而,他們不過是被社會的一些表象遮住眼睛而已,無論什么時候,世上還是好人多,只要大家能存有一顆真誠的向善之心,就不難發現,好人就在你我他身邊。
就像徐州的好人群體,他們雖然可能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情,但他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、教化于眾,用自己的言語和行動闡釋了好人的內涵,感染了許許多多人,喚醒了更多人身上道德的基因,激發了更多人見賢思齊的道德欲望,為城市的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個民間樣本。
“德不孤,必有鄰”,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,一群好人足以影響一座城市。從人的認知理論言之,大多數人會對距離自己遠的人或事物“敬而遠之”,而對于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存在更大“好奇”,因此,讓身邊好人發揮出雁陣效應,對文明大廈的構建能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“好人文化”教化人、培育人、引領人。榜樣是無聲的哲理,好人更是有形的力量。希望各地在城市文明建設中,能下大力氣去發現更多的身邊好人,去挖掘他們身后感人至深的故事,讓他們的事跡能夠立體地呈現在公眾面前。同時,要秉持“好人必有好報”的理念,因地制宜、量體裁衣,出臺關愛好人的政策,讓好人們能夠遇到更好的自己,如此,“好人文化”才能植根于更多人的靈魂和血液之中。
讓“好人文化”引領文明新風,文明才能真正成為蓊蓊郁郁的風景!
——摘自《四川文明網》(2021.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