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,誠信立國。“人無忠信,不可立于世”“不信不立,不誠不行”,諸如此類的名言警句數不勝數,可以說,誠信在日常生活中、社會交際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它既是個人道德高地的沉甸基石,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。
當前,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深入人心,但值得注意的是,高鐵霸座、學術造假、合同欺詐、假醫假藥等各類失信現象仍時有發生,沖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,拷問著人們的道德良知。這些都警醒我們,誠信的缺失,不僅損害他人權益,敗壞社會風氣,更會破壞國家形象。因此,提升社會誠信度,已迫在眉睫。
誠信是一種品行,更是一種責任;是一種聲譽,更是一種資源。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,首先,應加強宣教引導。立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,以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重點,利用兩微一端、宣傳欄、公益廣告等載體宣傳“以誠實守信為榮、以見利忘義為恥”的榮辱觀,營造崇德向善、失信可恥的社會風尚,讓誠實守信的觀念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。
其次,應開展失信聯合懲戒,充分發揮“互聯網+”、大數據對信用監管的支撐作用,大力推進信用監管信息公開公示,引導行業組織和信用服務機構協同監管,不會再有信用孤島,讓失信者對“失信受懲黑名單”心存敬畏,最終形成“一時失信、一生不便”的守信理念。
最后,應強化個人習慣養成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時時刻刻監督提醒自己,誠實守信、誠信立身,做老實人、說老實話、辦老實事,從而使誠信理念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為一種內在品格、一種標準的生活習慣。
無論時代如何進步,誠信都是不變的社會底色。誠信,既是自己與他人的一份契約,更是自己與良心的一個約定。讓我們共同努力,讓誠信的理念深入人心,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,讓誠信成為神州大地一道最美麗的風景!
——摘自《淮北文明網》(2021.9)